黄历上说今天诸事不宜,但今天却是中国拳击最幸福的一天,至少是自1986年中国恢复拳击运动以来最走运的一天。今天,中国拳手将和外国人在奥运会决赛的拳台上打三场拳,这是一个已经积蓄了22年的漫长梦想,这个梦想甚至可以追朔到更遥远的1936年,当时陆军32军派出两名拳手靳贵第和王润兰随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德国柏林奥运会,但均在预选赛中遭淘汰。伟大的拳手只能出现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那时的中国,不具备这样的土壤。
12年前,一个贵州男孩在他舅舅的单身宿舍里,蜷在沙发上看中国运动员在亚特兰大摘金夺银,那一刻,十五岁的邹市明幻象自己有一天也能代表国家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今天,27岁的邹市明只用了三分钟就兑现了自己的梦想,三分钟,一瓶陈年的茅台放倒了整个拳台。邹市明的这块金牌正好是北京奥运中国军团夺得的第五十金,发生在闭幕式开始前的最后一个下午,寓意悠长。
西方人无法理解这个小个子贵州男人的打法,他们运用全部的想象力给出了一个“海盗打法”的定义,骨子里渗透出“不在主流行列”的含义,但熟读金庸、古龙的中国人更愿意相信,高鼻梁窄脸庞的邹市明更像是一位打通了任督二脉的大侠。他出拳的刹那,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继承了博大的武侠精神,成功融合了中国和西洋拳法。当他一次次击败对手,你会想起霍元甲,还是周伯通?或者他更符合古龙《七种武器》的意境。他凌波微步的迅疾代表了中国拳手独特的风格。当他蝴蝶般地穿梭于拳台,那句曾为拳王阿里专属的名言“轻如蝶舞,疾如蜂螫”归他了。
去年儿童节那天,邹市明感慨“我的童年小鸟一去不回来”,但正如他讲: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拳头展示了力量。从此,中国人在强对抗竞技项目中只能挨打的时代也小鸟一去不回来。北宋拳神李沉舟在漫不经心的一拳击碎天下第七的快刀后孤独后说道:“太慢了,整个江湖太慢了,这样我会老去的。”但邹市明的快速与灵活只能让整个江湖老去,而他,青春正好,前途远大;中国拳击则从今天开始,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而整个业余拳击的版图,或许将从北京开始被重新划分。
前职业拳王霍利菲尔德和泰森的经纪人唐金已经向邹市明伸出了橄榄枝,中国体育的一个新偶像正在路上,和众多退役后选择某个城市体育局副局长的奥运冠军不同,邹市明属于“国际化偶像”那一伙,他继承的是姚明、刘翔、丁俊晖的谱系。
本文作者系知名体育评论人,专栏作家
更多评论: